《黄帝内经》今解--其生五,其气三

发布日期:2024-08-23 12:07    点击次数:156

    “其生五,其气三”这句话在《黄帝内经》里出现过两次,分别是:

     《素问 生气通天论》,原文为:“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素问 六节脏象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言自古及今,形假地生,命惟天赋,奉生之气,实通于天,是何所本哉?本于天地阴阳而已。故其气外通九州,则生九窍,皆所以通夫天气而奉天也,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先说“其气三”。

       什么是“其气三”呢?

      其气三即无论是天、地还是人,都由三种气支持而存在。天有天的三种气,地有地的三种气,人有人的三种气。人的三种气分别是神气(心神,人体的操作系统),先天之气即元气(肾精所化之气),后天之气即支持人体各个系统运行的能量。

        如果用汽车的三气来解释人的三气,恐怕就容易理解了。我们知道汽车之所以可以行驶、转向、制动等,都是因为汽车有其自身的一套操作系统在支持,这套操作系统就是汽车的神气。汽车的元气是汽车上的电瓶,汽车要行驶前,首先要启动发动机,而启动发动机则需要电瓶首先启动电动机,由电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压缩气缸中的燃油混合气体然后由电瓶给火花塞送电使火花塞打火点燃气缸中的燃油混合气体,形成能量,推动活塞运动从而使发送机运行。电瓶的电就是汽车的元气,没有电瓶中的电,汽车是无法启动的。气缸中混合气体爆燃形成的推动气缸运动的能量,就是后天之气,这个后天之气是由汽油、氧气、火花塞的火花共同作用形成的。

        人的神气即心神系统。心神系统是控制人体运行的操作系统。人的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呼吸、食饮的消化吸收、细胞的新陈代谢、人的心理活动、人对世界的认识、人与外界的交互等等,都是心神系统运行的结果。如果没有心神系统,人生命便不复存在。

        人的元气,特指肾精所化之气。《内经》认为,肾是人体的“蓄电池”。这个蓄电池中的电(精气)是人体所需后天能量形成的前提,所以称之为元气,元即最初始的意思。就如汽车气缸中的火花塞发出的火花,虽然小,但没有它,气缸中的混合气体就无法爆燃,汽车所需要的能量就不能形成。元气又被称为”命门火”,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元气的特点和作用。肾精,即元气的物质态,是水谷精微的一种。用现代生物学的理论解释,肾精就是酶、激素等。如,人体运行所需能量是碳水化合物氧化产生的,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是催化酶的作用的结果。催化酶就是肾精。

      人的后天之气即人体各个机能运行所需的能量,是水谷精微(碳水化合物)与命门火(精气)共同作用形成的。《黄帝内经》所谓的卫气是后天之气最主要的物质。我们大家都清楚,人这个生命体的所有活动如心脏的跳动、横膈膜的上下运动、肌肉的收缩、五官的运行、大脑的运行等,都依赖后天之气。失去后天之气,人就不再是个活生生的人,而是失去了生气的一具尸体。

        有人把“其气三”解释为六气的太过、不及、平气,也有人解释为三阴三阳,这显然是不对的。六气的太过、不及、平气怎么会成天、成地、成人呢?它们只会影响人,成不了人。而三阴三阳也是有了天、地、人才有三阴三阳,而非有三阴三阳才有人。

   再说“其生五”。

      “其生五”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这个生命体由五行所生。五就是五行之气--木火土金水。正如《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所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人由五行气所生。二是人这个生命体由五个系统构成,即肝系统、心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正因为人有这五个系统,所以人能看到五色(青赤黄白黑),嗅到五味(臊焦腥腐香),尝到五味(酸苦甘辛咸),听到五音(角徵宫商羽),生出五志(怒喜悲忧恐)等等。

        五藏和三气不是孤立的,是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五藏和三气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形成了活生生的人。这就是“其生五,其气三”这句经文的本质含义。

        《道德经》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正是《素问 六节藏象论》所谓的”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的哲学定义。天地人都是由三气支持而运行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